随着钢铁材料强度的提高,马氏体被用于各种钢材中。然而,由于马氏体结构精细复杂,强化机理并不简单,要找出提高强度的机理非常复杂。此外,马氏体中还存在原始奥氏体晶粒、片状结构和板条状结构,它们对钢的力学性能的影响还有很多不明确的地方。因此,一些研究报告采用纳米成型方法测量了马氏体中的硬度,研究了马氏体结构对钢硬度的影响。

高强度钢、DP 钢和马氏体钢热处理的研究趋势

基体结构为马氏体,有效利用马氏体-奥氏体混合相(MA 相)的 TRIP 马氏体钢(TM 钢)有望成为 1.5MPa ,可用于汽车零件的冷冲压和热冲压级超高强度钢板。以往的研究报告指出,由于奥氏体化后的冷却速度不同,TM 钢的残余奥氏体(R)特性会有很大差异。关于奥氏体化后冷却速度对 TM 钢拉伸性能和冲击韧性的影响,已有相关研究报告。

以板条马氏体结构为基体的超高强度 TRIP 型马氏体钢(TM 钢)具有超高强度和良好的拉伸法兰性能,有望成为新一代汽车用高强度钢板。TM 钢是通过在马氏体转变终点温度(Mf)以下进行等温转变处理(IT 处理)生产出来的,但有关 IT 处理温度对成形性影响的研究报告很少。该研究报告调查了 IT 处理温度对 TM 钢板拉伸性能和成型性的影响。此外,还有一些研究报告涉及 TM 钢板的可成形性、精细结构和金属结构之间的关系,如残余奥氏体(R)的特征。

作为一种强化结构,DP 钢的拉伸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马氏体(以下简称 "M")硬度和体积比的影响。此外,众所周知,DP 钢的韧性断裂行为与马氏体密切相关。然而,随着钢板成分和热处理条件的变化,不仅马氏体的硬度会发生变化,而且马氏体的体积分数和形状也会同时发生变化。因此,很难简单地评估 M 硬度对韧性断裂行为的影响。评估。一份研究报告调查了 M 硬度对具有回火控制硬度的 DP 钢的拉伸性能和空心形成的影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