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验计算法
模具价格 = 材料成本 + 设计费 + 加工费和利润 + 增值税 + 试模费 + 包装和运输费
比例通常是
材料成本:材料和标准件占模具总成本的 15%-30%;
加工费和利润:30%-50%;
设计费:模具总成本的 10%-15%;
试模:大中型模具可控制在 3%以内,小型精密模具可控制在 5%以内;
包装和运输费:可按实际或 3% 计算;
增值税:17
材料系数法
根据模具尺寸和材料价格,可以计算出模具材料成本。
模具价格=(6~10)*材料成本
锻模、塑料模=6*材料成本
压铸模=10*材料成本

模具报价估算
模具的报价和结算是模具评估后的延续和结果。从模具估价到模具报价,只是第一步,模具的最终目的是在模具制造完成并交付使用后,通过结算形成模具的最终结算价格。在这个过程中,人们总是希望模具估价=模具价格=模具结算价格。在实际操作中,这四种价格并不完全相等,可能会出现波动误差值。这就是下面要讨论的问题。
模具经评估后,需要进行适当加工,整理成模具报价单,作为签订模具加工合同的依据。经过反复协商和讨论,最终形成双方都认可的模具价格,并签订合同。只有这样,模具加工才能正式开始。
1.模具估价和报价、报价和模具价格
模具评估后,不能立即作为报价单使用。一般来说,要根据市场行情、客户心理、竞争对手、地位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,适当组织估价,在估价的基础上进行上浮 10%-30%的首次报价。议价后,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下调报价。但是,当议定的模具报价低于估价的 10%时,就需要重新对模具估价进行完善和细化。在保证利润的前提下,签订模具加工合同,最终确定模具价格。模具价格为双方认可并在合同上签字的价格。
此时形成的模具价格可能高于或低于估算价格。当协商的模具价格低于模具保证成本时,需要修改模具要求、条件、计划等,减少一些要求,以降低模具成本。重新估算后,即可签订模具价格合同。需要指出的是,模具是专业产品,技术含量高,不能以低价甚至亏本来迎合客户。而应该是优质优价,把模具的质量、精度、寿命放在首位,不能过分强调模具的价格,否则容易造成误导行为。一味追求低价,更难保证模具的质量、精度和寿命。
廉价一般不是模具行业的做法。但是,当模具制造与产品开发生产是同一核算单位或存在经济利益关系时,在这种情况下,模具的价格应按其成本价进行报价。模具评估只估算模具的基本成本价格,暂不考虑其他成本和利润。产品生产盈利后,将提取模具费的附加值作为补偿。但此时的报价不能作为真正的模具价格,只能作为模具前期开发的成本。今后,一旦产品开发成功并产生利润,就应提取模具费的附加值并返还给模具制造商。这两项合计就形成了模具的价格。此时形成的模具价格可能高于第一种情况下的模具价格,甚至回报率很高,是原来正常模具价格的几十倍或几百倍。当然,也有可能回报率等于零。
2.模具价格的地区和时间差异
这里还需要指出的是,不同企业、不同地区、不同国家对模具的评价和价格是不一样的;在不同时期、不同环境下,模具的内涵也是不一样的,即存在着地域和时间上的差异。为什么会有价格差异呢?这是因为一方面,各企业、各地区、各国家的模具制造条件不同,设备技术、工艺、人员观念、消费水平等差异造成模具成本、利润目标等估算不同,导致模具价格差异不同。一般来说,是较发达地区,或大型模具公司科技含量高,设备投入先进,相对规范的大型模具公司。他们的目标是高质量、高价格。而在一些消费水平较低的地区,或技术含量较低的地区,对于设备投入较少的中小型模具公司,其模具价格估计会较低。
另一方面,模具价格仍然存在时间差,而且立竿见影的效果不佳。不同的时间要求产生不同的模具价格。这种时间差包括两个方面:一是一对模具在不同的时间有不同的价格;二是不同的模具制造周期有不同的价格。
3.填模报价
模具价格估算出来后,一般要以报价单的形式对外报价。报价单的主要内容包括:模具报价、周期、所需模具次数(寿命)、对模具的技术要求和条件、付款方式和结算方式、保修期限等。
模具报价策略的正确与否,直接影响到模具的价格、模具利润的高低,以及所采用的模具生产技术管理的绩效。它是模具企业管理及其是否成功的最重要环节!
4.模具费用的结算
模具的结算是模具设计和制造的最终目标。模具的价格也以最终结算价格为准,即结算价格。是最终的实际模具价格。
从模具设计制造开始,模具的结算方式就伴随着设计制造的每一步,每一道工序都在运行,设计制造到什么程序,结算方式就运行到什么程序。直到设计、制造、交付完成,沉降法才会结束,有时甚至会正常运行几个小时。设计和制造中的所有质量和技术问题,最终都要转化为经济结算。可以说,经济结算是对设计和制造的所有技术质量的评价和肯定。
结算方式从模具报价开始提出,模具设计与制造从签订模具制造合同之日起同步进行。反之,结算方式的不同也反映了模具设计和制造的差异和不同。
不同地区、不同企业的结算方式不尽相同,但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,也形成了一定的规范和惯例。按照惯例,结算方式一般有以下几种:
(1)"五五 "结算:即模具合同一经签订,预付模具价款的 50%,其余 50%待试模合格后支付。
这种结算方式在早期的模具公司比较流行。其优缺点如下:
(2)("六四 "结算:即一经签订模具合同,即预付 60%的模具价款,其余 40%待试模合格后结算。
这种结算方式与第一种结算方式基本相同。只是预付款增加了 10%。这比模具制造公司更有优势。
(3)\"三、四、三 "结算:即模具合同一经签订,即预付模具价款的 30%,待模具材料准备好进行设计评审,开始加工时再支付模具价款的 40%。模具合格并交付使用后一周内支付剩余的 30%。
这种结算方式目前很流行。这种结算方式的主要特点如下:
(4)提取零件生产利润的模具费附加增值法:即在模具设计制造时,模具使用者只需投入少量资金,保证模具制造的基本成本(或根本不需要模具成本)。
模具制造交付使用后,开始生产零件,每生产一个零件,就提取一部分利润,作为模具费返还给模具制造商。
这样,模具制造商和用户就有机地联系在一起,形成一个利益一体化,投资风险和使用效益紧密联系在一起,技术和经济、质量和生产效益完全联系在一起。它使模具的价值和风险最大化。这种方式是目前横向发展的趋势。其主要特点是:充分发挥模具制造商和模具用户的优势,资金投入相对积极合理。但对于模具制造商来说,风险较大,但回报率也相当可观。
解决模具的方法有很多,也不尽相同。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,那就是努力把模具的技术指标和经济指标有机地结合起来,使双方产生互惠互利的效果。使模具从评审到报价,从报价到合同价;从合同价到结算价,形成实际模具价格。实行优质优价。努力使模具价格与国际惯例接轨,不断努力生产出高、精、尖的优秀模具,形成共同利益和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局面。这是模具设计与制造的终极目标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