任何公司会议都应该像女士的裙子一样,越短越好。事实上,很多企业会议就像裹脚布,长而无用,最大的效果就是浪费时间。而时间也是企业最重要的成本。关于特大型企业和国有企业,我就不用多说了。他们事务繁多,管理人员丰富,还有一批专职会务人员。如果不开会,就会有人失业。对于小公司来说,整个公司不超过 100 人。如果也学大公司,不停地开小型会议,那就浪费了宝贵的时间。记住:小企业成功的关键永远是高效率。就是要充分利用所有资源。让员工有时间做更多的工作,做更多的工作,而不是浪费时间。

今天我主要谈会议的情况,就不延伸到别处了。只谈会议。

现在,很多小企业或多或少都有大企业的通病。公司就那么几个人,几件事情,每个人要做什么,每个月要实现什么目标,都是固定不变的事情。对于这样简单明了的事情,只要认真去做就行了,每天开会还要重复这件事。

更有甚者,如果老板或上司在那里自说自话,不让下面的人发言,这八成是白费力气。会议内容左耳进右耳出。如果开民主会,大家踊跃发言,那么,这个会至少要开一两个小时。这个会的成本很高。

只要我们把会议时间 + 与会者人数 + 与会者工资加在一起,就可以计算出会议成本。你可以用这个成本来评估会议的效果,也就知道以后还会不会举行这样的会议了。

我有一个朋友,他的商贸公司有 200 多人,每月只开一次中层会议。会议内容简单明了。首先,会计要向大家汇报上个月公司的财务状况。然后,根据公司的奖惩制度,对超额完成业绩的部门进行奖励,对完不成业绩的部门进行处罚。罚款当场上交,然后老板和大家一起去吃饭。对于连续三个月不能完成任务的主管,公司将降级处理。对于连续六个月不能完成任务的员工,公司将劝其离职。平日里,根本没有会议。

只有各部门有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,老板才会帮助大家解决。对于一个200多平方米的办公室来说,平时只有办公室文员值班,在贸易公司,每个人都奔波在销售第一线,就能创造最高的效益。大家都在说金融危机,公司每年还能创造上亿元的利润。我并不是说公司少开会就能把工作做好。我只是告诉你一个事实。有效的管理并不需要每天开会。管理的核心是管人,是调动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。企业做好这一点,没有什么不成功的。

离家更近,仍在谈论会议。

我还与这位朋友讨论了公司会议的问题。他说,过去在公司管理中,会议是一种重要的管理方法。公司每天有晨会,每周有周会,每月有大会。总结会。开了这么多会,公司员工越开越乱,越开越多,大家都不知道怎么工作了。

我说,这怎么可能呢?会议的目的不就是让公司员工达成共识 然后用大家的智慧来推动公司的发展吗?

我朋友说,你说的理论似乎是对的,但行不通。首先,企业员工的想法永远与企业老板不同,他们对事物的认识也不在一个层面上。这是客观事实。不要回避这个问题。谁回避这个问题,谁就不是好公司。既然员工和老板处在这样一个不平等的层面上,老板就永远要付出更多的努力,拿出方法,让员工去做。

什么是工人?工人就是一步一个脚印地做事。把事情做好就是合格的工人,就是好员工。如果这个工人在做事的同时能把事情做得更好,这样的工人就是上司的料。如果一个主管能经常解决老板处理不了的事情,这个主管迟早会独立创业。想想看,如果一个工人有老板的思维和能力,他就永远不会给别人找工作。再难他也要创业!这就是老板思维与打工者思维的最大区别。

在我们公司的员工队伍中,如果我们发现一名员工具有老板的潜质,我们就必须把他吸引到我们自己的合作伙伴队伍中来。让他成为自己最强大的盟友。

那么老板在想什么呢?

老板总是具有冒险精神和责任感。只要是他选择的事情,无论成败,他都会接受结果。

那么,员工在想什么呢?

雇员的思维总是追求稳定的生活,他们不想承担太多的责任。员工思维下的人不愿意承担一切风险。

因此,明白了这个道理,企业管理就简单了。没有必要每天开这个会,开那个会。只要你的企业能为员工提供稳定的薪酬,有一个让他们发挥现有才能的平台,给他们一个更好的未来前景,他们就会为你做好工作。

企业老板在员工面前最忌讳的就是向员工诉说企业的压力。老板解决不了的压力,你指望员工解决吗?如果员工真的有这个能力,他就是你的老板。如果你没有这样合格的员工,你把压力放在他们身上,反而会压垮他们。

当然,我并不是说企业不需要开会。企业会议必须是高效的会议、有用的会议、务实的会议。

请记住:会议是企业解决问题、发布指令的集体活动,但同时也是一种高成本的商业活动。每一分钟,都意味着与会人员的会议总时长和时间成本在增加,而很多企业的管理者并没有掌握会议的技巧,存在着 "会前无准备、会中无主题、会后无落实、出席无会议 "的六无现象。)\无需要、无时间控制、无约束发言 "的六无现象。正是这种企业会议,使得会议成为企业效率最低、成本最高的运作模式。